第一步 明确选题,找到兴趣点
论文起步,选题决定方向
1.分享选题的3个关键词法(领域 + 问题 + 数据/方法)。
在科学研究和学术写作中,选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为了快速明确研究主题,可以采用“3个关键词法”,即从领域、问题和数据/方法三个维度入手,组合形成一个清晰的研究方向。以下是对这一方法的详细说明:
(1)领域
论文起步,选题决定方向。“领域”是研究的大方向或学科范围,用以限定研究的范围和背景。例如,控制工程、人工智能、交通系统、工业自动化等均是典型的研究领域。在选题时,明确领域能够帮助研究者在特定范围内寻找问题和解决方法。
(2)问题
“问题”是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具体科学或技术难题。选题时,应关注领域内尚未被完全解决或具有改进空间的挑战性问题。例如,在控制工程领域,可能涉及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问题;在交通系统领域,则可能是如何提升交通拥堵预测的准确性。
(3)数据/方法
“数据/方法”指的是研究中使用的数据类型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常见的方法包括深度学习、遗传算法、时间序列分析等,而数据类型可以是实时监测数据、历史实验数据、仿真数据等。明确数据和方法有助于研究设计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2.用“树状图”图片展示从大方向到小问题的拆解过程(如从“人工智能”到“控制工程中的模型预测控制优化”)。
创新点:附上几个热门选题清单或“AI选题生成器”(例如ChatGPT可以辅助初步头脑风暴)。
第二步 文献调研,学会站在巨人肩膀上
文献调研的黄金三步走
1.不要做“无效文献调研”(如疯狂下载无关文献)。
2.总结调研技巧:(1)确定关键词。(2)使用学术搜索工具(如Google Scholar、CNKI)。(3)建立文献库并做摘要笔记(推荐软件:EndNote、Zotero)。
创新点:提供几个文献笔记模板下载链接。
第三部 搭建论文框架,结构清晰是关键
好论文的骨架长什么样?论文的结构通常包含标题、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每个部分有其特定的功能。
1.标题
标题是论文的第一印象,简洁明了地概括研究的主题、方法或目标。它应该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并传达论文的核心内容。
(1)特点: 短小精悍,能够准确反映论文的研究内容。
(2)示例: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优化研究”
2.摘要
摘要是对整篇论文内容的简要概括,通常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它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论文的核心内容和贡献。
(1)特点: 简短(通常在150-300字之间),不包含参考文献、图表等,涵盖关键内容。
(2)示例: 简要描述研究目的、使用的方法、获得的主要结果及其意义。
3.引言
引言部分提供研究的背景信息,阐明研究问题的背景、现状以及当前领域的研究空白,解释为何该问题值得研究,并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特点: 描述研究的背景、现状、问题定义、研究目的和论文结构。
(2)示例: 介绍交通流量预测的重要性,现有方法的不足,以及本研究通过机器学习解决问题的创新。
4.方法
方法部分详细说明研究所使用的技术、工具、实验设计、数据来源及其分析方法。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读者能够重复或验证研究的过程。
(1)特点: 清晰、详细,描述研究的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确保实验可重复性。
(2)示例: 介绍如何收集交通流量数据、数据预处理过程、采用的机器学习算法、模型选择等。
5.结果
结果部分报告研究的主要发现,通常通过图表、数据和文字的方式呈现。此部分应客观呈现实验数据,不做解释或推论。
(1)特点: 简明扼要,包含数据、实验结果及其初步分析,避免过多解释。
(2)示例: 显示不同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比较,统计结果等。
6.讨论
讨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它不仅包括结果的解读,还要讨论研究的局限性、可能的误差来源以及结果的意义。讨论部分也常常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1)特点: 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解释其意义,探讨其对学术界或实际应用的影响。
(2)示例: 解释为什么神经网络模型的效果优于其他方法,分析模型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优化的方向。
7.结论
结论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指出研究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它通常还会简要提到未来的研究方向或建议。
(1)特点: 概括研究的关键发现,强调贡献和影响,提供对实际应用的建议。
(2)示例: 总结机器学习在交通流量预测中的优势,提出如何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准确性的建议。
(注:文章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