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力量与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
暨军事政治学专家论坛(2025)
在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召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6月21日,由上海市政治学会提供学术支持,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主办的“武装力量与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暨军事政治学专家论坛(2025)在沪召开。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院长濮端华少将和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郭定平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科研学术处处长谢新春主持。

濮端华表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不断推进武装力量制度创新的历史。从革命年代奠定根基,到建设改革时期推动转型,再到新时代引领新征程,每一次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党都通过制度的创新和优化来推动武装力量的跨越式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将继续以制度创新为动力,锻造一支更加强大的现代化武装力量,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郭定平提出,军事制度的现代转型本质上是人类文明对“暴力”的制度化驯服过程,即从野蛮的“弱肉强食”到理性的“规则约束”,从单一的“战争工具”到多元的“安全载体”。在现代化进程中要关注到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的限度,要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立足基本国情,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开放包容、守正创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的现代化,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有效制度支撑。

来自军地高校的70余专家学者聚焦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学科进行学术交流探讨。

“武装力量与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暨军事政治学专家论坛(2025)现场 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郭定平致辞 记者 查建国/摄

军事制度创新的历史逻辑与价值旨归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桑玉成表示,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成为影响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当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军事过程、军事装备等,其带来的不仅是战争形态向智能化战争的演进,而且也会对人类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带来变革需求。这是政治学研究必须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军事政治学需要研究的崭新命题。

上海政法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倪乐雄表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军事制度始终是影响文明演进与国家发展的关键要素。从历史维度看,不同国家的军事制度往往与社会结构、经济模式紧密关联,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转型。对于中国而言,注重以制度建设推进国家发展转型,是基于历史经验与现实需求的战略选择。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虞崇胜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作为人类军事文明史上的独特创造,体现了现代政治文明的进步方向。武装力量现代化的关键是建设正义之师,这也是中国特色军事制度的文明所指。中国武装力量通过保卫国家安全、服务人民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使命,通过“抵御外侮—服务人民—维护和平”的实践探索,诠释了正义之师的当代内涵,使人民军队成为兼具历史正当性与时代使命的正义之师的典范,实现了军事制度的社会主义重塑和创新发展。

军事制度创新的特色资源与批判借鉴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管建强认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创新发展,需要不断汲取历史经验,善用历史资源,在批判借鉴中更好地推进制度现代化。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吴新叶以延安时期“救国公粮”的征收政策的变化为例,揭示了群众路线的形成逻辑。认为边区政府通过总结征收“救国公粮”的经验,通过法治化的手段,形成了相对稳定、合理的公粮征收制度,为新时代制度创新和社会治理提供了历史借鉴。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雪梅以延安双拥运动为案例,强调制度创新要实事求是。张雪梅认为,延安时期双拥运动通过构建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结合的规范体系,推动了双拥运动的创新发展,其核心价值就在于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现代化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特聘教授孙力表示,以制度为主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必然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现代化,这对于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制度建设,不仅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日益现代化的军事制度,而且对新中国的国家建设与制度发展发挥了引领功能。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高民政认为,人民军队坚持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使“人民军队为人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的文明底色,突破了西方“实力即正义”的霸权逻辑,构建起新型军事文明形态,为人类现代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浦兴祖表示,政治中最主要的就是国家政权,而军队又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支柱,要进一步深入相关学术研究。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翟桂萍提出,中国军事制度现代化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制度架构。这一体系既契合了现代军事治理中的“模块化”理论精髓,又传承了中国传统治理智慧中“统分结合”的辩证思维,实现了制度与文化基因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军事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为军队战斗力跃升和国家军事安全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就是要充分释放中国特色军事制度效能,不断推进军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会议分组研讨环节,30余名青年学者围绕军政关系与军事制度、军地协同与制度体系以及军事治理与制度创新等主题分3个小组展开讨论。讨论重点聚焦军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实践创新、军队民主制度的特点与治理功能、军队干部教育制度的历史经验与创新发展、中外军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比较、国防教育制度的创新和突破等内容。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以创新驱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是实现强国强军的必由之路。要立足中国实际,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持续深化军事制度改革,推动军事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协同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参加“武装力量与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作主题发言的专家学者合集 记者 查建国/摄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