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写作高质量论文的笔力与功力
什么是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如何才能写就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是对我们每一位青年学者的深层叩问。从事科研工作,就是与这样的问题相伴相生,找到一条与之和解的道路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和愿望。虽说“文无定法”,但却“文有大法”。作为一名高校青年科研工作人员,同时兼具写者、读者、审者、评论者等多重身份,也时常在写作中遭遇迷茫、在读稿时面临困惑、在审稿中难以抉择。正是在这种不同身份的转换中,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探究,积累了一些论文撰写的粗浅体悟,与各位同仁分享共勉。
高质量的论文需要满腔热血地投入。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这要求我们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挚的情感去调查研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努力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将祖国的山河镌刻在心中,以满腔热情创作出更多高水准、有深度、接地气的论文。
高质量的论文需要直面问题地探索。有人说,问题是论文的“灵魂”,是否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判断论文质量的关键指标。诚如所言,“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呼声”。撰写高质量论文的基本功,就在于善于发现问题、深刻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这要求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本质找规律、通过规律看趋势,不断锤炼对问题的深刻洞察力和精准判断力。
高质量的论文需要严谨清晰地布局。文章结构如同房屋的“四梁八柱”,支撑起整篇文章的逻辑与脉络。要在谋篇布局中把握好文章的主题和主线,通过系统展开、逻辑展开、时空展开、方法展开等方式,处理好文题之间、章节之间、论点之间的关系,注意文章逻辑的自洽性与顺当性,确保文章有主有次、层次分明、思路清楚、重点突出,避免畸轻畸重、头重脚轻。
高质量的论文需要有理有据地阐述。道理和依据是论文的“生命线”,一切有效的论证都需要摆事实、讲道理、有依据,即坚持实事求是。高质量的论文必须建立在扎实的证据和严密的推理之上,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猜测,避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判断。有理有据是学术诚信的基石,也是提升论文说服力和可信度的根本保障。通过去伪存真、去芜存菁,不断提出新见解,得出新结论。
高质量的论文需要一气呵成地表达。通顺流畅是文章的基本要求。一篇高品质文章,不在乎辞藻的华丽,也无关于内容的浮夸,但一定在阅读时给人以酣畅淋漓、拍案叫绝之感。作者唯有如行云流水、春风化雨般地写作,才能在文意表达中处理好抑扬顿挫与起承转合。流畅的表达使思想和内容得以无障碍、高效率地传递,大大增强论文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引发与读者的深度共鸣。
高质量的论文需要精打细磨地推敲。论文写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要求我们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深刻道出了锤炼文字的艰辛与价值。面对快节奏时代带来的“内卷”、压力和焦虑,要沉下心来思,静下心来写,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言必中的、陈言务去,从字里行间探寻精准的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良方。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篇高品质文章的成型,经历的是一段从前期积累,到精密构思、精心撰写、反复修改的过程。每一位创作者的心中都拥有与撰写论文相关的五味杂陈的体会。相信这些科研成长之路上的点滴收获与深切感悟,终将汇聚成为以致千里的宝贵财富。衷心感谢“青年视界”公众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敞开心扉、交流互鉴的宝贵学术平台。愿我们在科研创作的路途上携手同行,始终把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放在心中、落在笔尖,在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不断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学术作品。
(注:文章转载于“JCSU青年视界”微信公众号。作者简介:陈丛刊,博士,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