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楚帛书回归暨《子弹库帛书》英文版出版学术座谈会在北大举行
来源:北京大学

2025年6月22日,庆祝楚帛书回归暨《子弹库帛书》英文版出版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1号楼108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出席并致辞,国家文物局、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嘉宾,校内外楚帛书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及北大中文系师生代表等与会。座谈会由北大中文系党委书记贺桂梅主持。

子弹库帛书1942年出土于长沙,1946年流散美国,分为《四时令》《五行令》《攻守占》三卷。2025年5月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成功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流失海外79年的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帛书与首部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其内容涵盖天文、历法等多领域,是古文字释读、文物保护及思想史研究的珍贵典籍。北大人文讲席教授李零自20世纪70年代起研究楚帛书,其学术著作《子弹库帛书》于2017年出版,为追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今年初,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与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夏德安(Donald Harper)翻译的《子弹库帛书》英文版完整刊行,进一步扩大了以楚帛书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影响力。

近日,国家文物局向北大发来感谢信,对李零在文物追索过程中提供的学术支持、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

王博在座谈会致辞中指出,李零为子弹库帛书的研究和回归作出突出的贡献,其与罗泰、夏德安之间的合作更堪称构建国际学术知识共同体的典范。北京大学高度重视冷门绝学的传承与发展,已成立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所,并将持续深化该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把冷门绝学发扬光大。

李零向北大中文系教师文库赠送了《子弹库帛书》的中、英文版本。

会议上半场,《子弹库帛书》英文版上卷译者罗泰表达了对学术翻译与跨国合作的珍视及未来译介中国学术书籍的期待。英文版下卷译者夏德安展示了英译本对楚文字研究的新进展,强调翻译是知识思想的再创造。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社长甘琦回顾了英文版出版历程,指出其离不开学者信任、各方学术支持与编辑团队的协助。文物出版社编审蔡敏讲述了中文版出版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肯定英文版的内容编排与精美印刷,认为其补充的新内容,彰显了李零的学术深耕与创新。

会议下半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回顾了楚帛书回归历程,期待现存美国的《四时令》尽早回归。国家文物局交流合作司副司长朱晔高度评价北大在流失文物追索中的担当,肯定李零在文物追索中提出的专业意见,强调楚帛书回归是文物追索的成功实践。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教授指出,楚帛书及李零的研究成果为清华简释读提供了重要参考,清华简研究成果也将助力解决楚帛书疑难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冯时研究员介绍了《四时令》的学术价值,称其是展现“四神”创世思想的完整文本,期待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其尽早回归。

李零向朱晔、罗泰、夏德安等专家学者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他援引其著作《回家》中的文字形容此刻的心境:“天地悠悠,回家的路很长,每一次在梦中。楚帛书回家了,乌拉(俄语中表示强烈情感的语气词)!”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西湖大学、故宫博物院等高校和学术单位的与会学者们一致认为,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的回归,必将掀起帛书研究的新高潮。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