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腾在《外国教育研究》2025年第3期撰文提出:作为教育领域左翼运动的重要思想构成,批判课程理论的形成表征着西方课程研究的伦理政治转向。它既是抵制极右势力并因应“反文化”浪潮的政治策略,也成为克服施瓦布时代课程理论危机的可能进路。批判课程理论是一个多元异质的学术流派,主张课程即政治。在价值追求和理论逻辑上,它将否定性的抗争与肯定性的希望结合起来,在承认了知识的社会建构性的前提下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探索,形成了以新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和后结构主义的权力批判为代表的不同的批判路线。在方法论立场上,它接受了结构/机制分析的思路并致力于底层书写。然而,批判课程理论的批判逻辑潜藏着隐匿的不平等与逻辑的悖反,陷入了知识化约论和相对主义的理论陷阱,导致了课程研究学科自主性的失守。批判课程理论需要在社会批判和儿童发展之间寻求平衡,通过捍卫课程知识之于儿童发展的价值强度来构建“强有力的课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