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传颖在《世界经济与政治》2025年第4期撰文指出:既有研究多将国家本身的战略认知或外部的技术因素视为其网络空间政策选择的主要驱动力,却忽略了国家内部安全感知的影响,尤其是无法解释国家面对安全与治理困境时的非理性反应。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超越传统结构主义局限的互动性分析框架。根据互动性框架的解释,国家在网络空间的行为根源在于维护其本体安全的需求,即在网络环境下确保稳定的家园感、国际互动惯例、自我身份认同以及安全议题的权威性。网络空间对国家本体安全构成的挑战引发了焦虑、不自信与不信任,促使国家采取激进措施。因此,重建本体安全成为决定国家网络行为的关键变量,受到主观上的网络安全威胁认知和客观上网络安全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不同国家基于不同的认知模式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而形成技术边疆、全球公域与主权空间三种模式。作者通过分析美国、欧盟与俄罗斯的案例,验证了本体安全需求如何塑造国家在网络空间秩序中的角色与策略。这一理论框架不仅丰富了网络空间治理的研究视角,也为理解国家在网络时代的行为模式提供了新的解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