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6月14—15日,第21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会议以“数智时代公共管理变革:理论与实践”为主题,来自大陆及港澳台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会,共同围绕数字技术驱动下公共管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展开深入研讨。

在智能化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全球治理格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严金明表示,当今,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政府与人民的距离不断拉近,人工智能为解决社会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案和手段。但与此同时,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算法伦理、数字鸿沟等问题也不断凸显,亟待学术界深入研究、有效破解。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认为,在数字化时代,公共管理重心正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各级政府通过整合政务服务平台,优化业务流程,深化数据共享,数字化转型实现了政务服务的便捷化和高效化。

智能化发展为公共管理学科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包国宪表示,第四次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对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范式与传统社会治理带来冲击。尤其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治理架构加速迭代变化,促使中国公共管理转型需要超越技术改进和制度优化,加强绩效治理变革,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从政府职能向社会管理职能转变,构建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体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教授郝雨凡认为,公共管理学科要与时代科技变革展开真正的对话和联动,在人工智能、数字政府建设、公共政策制定等一系列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加快构建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

与会学者认为,当前公共治理面临技术依赖症、数据孤岛、责任悬空及人才短板等挑战,需要提出系统性的破局路径。短期应强化跨域协作与技术防御能力,打破部门与地域壁垒。中期应聚焦教育革新与理论重构,推动高校培养“技术—管理—伦理”复合型人才,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长期应以公共价值为核心,将公平、透明原则嵌入技术设计,构建人机协同的治理生态。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曾敬涵认为,未来跨文化公共治理模式应走向政府引导+本土协同的“双轨策略”,并通过风险管理进行文化适应与政治敏感性的“前置预判”。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深刻重塑着公共治理格局,对构建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王康周表示,数字技术正全面重塑公共管理体制,公共管理学科要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关注数字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推动学科创新发展。

围绕“数智时代公共管理的算法伦理困境与规范”议题,与会学者认为,技术发展应服务于人类,算法作为核心技术,其应用要关注伦理问题,政府和社科工作者应积极参与算法伦理规范的制定,进一步探索AI与人类协作的模式。

与会学者表示,学术交流拓展了彼此学术视野和学术共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为推动公共管理现代化、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公共管理学科应对数字化转型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会议由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理事会主办,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承办。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