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第三届当代社会主义青年学者论坛暨第八届全国科社与共运专业博士生论坛近日在青岛举办。与会学者围绕论坛主题“新时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展开探讨。

时代的发展是理论创新的坚实土壤。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副书记宋作标表示,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深刻总结和系统阐释这一伟大进程中的理论创新、制度逻辑与发展经验,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山东大学政管学院院长马奔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其生命力在于深深植根于中国实际,真实反映人民意愿,并科学适应了中国和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

学理化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路径与优势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中国政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包心鉴深入解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该体系坚持以国情为依据赋予现代化中国特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改革为动力释放制度优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增强发展活力。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纪检监察研究院教授孔凡义认为,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探索形成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三维互构、辩证统一的社会主义本质认知体系。

国际视野的拓展为理解中国道路提供了比较视角。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传鹤着重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世界意义。新时代中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和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简繁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共产主义运动呈现的新特征新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潘金娥介绍了越南社会主义在其民族崛起目标指引下推进的改革举措。

多位学者聚焦学科建设与方法论问题。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方雷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应构建自身分析范式,克服对思想理解僵化的问题。学科研究须具备三个关怀:坚守聚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立足回应重大理论问题、履行学科使命的民族复兴关怀,面向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项佐涛剖析了当前国际共运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主张强化学术史的系统梳理,立足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以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运用本土视角深入解析社会变迁的内在机理。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韵曦提出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发展的新思路。要强化基础教材体系建设,为规范化学术训练奠定基础。坚持科学的研究立场,摒弃主观预设,立足现实科学辨析时代课题。推动学科研究方法论的革新,以开放包容心态整合跨学科资源,有机融合历史纵深研究与具体个案跟踪。

论坛由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编辑部联合主办。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