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6月7日,中国政治学会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和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联合举办的“守正创新: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政治学会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在吉林长春召开。

会上,中国政治学会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会长王炳权代表第一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建君介绍了换届工作总体安排,以及常务理事和理事的产生情况。经过前期广泛推荐、组织审核等程序,共产生55名常务理事、193名理事,其中涵盖国内87家高校与科研机构。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佟德志公布了第二届常务理事和主席团成员名单。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张贤明认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要从构建标识性概念和包容性学科协同出发。概念要从现实中来,要具有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解释力与分析力;要以包容姿态来主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政治学学科的理论深度、广度和影响力。

佟德志认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及创新理论都要重新整合在知识体系智能计算里面,由知识体系的智能计算系统来支持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由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支持教学和服务,形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三位一体”。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冬娅提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目的是平衡市场和资本力量的挑战与党领导下的政治整合和政治理性之间的张力。这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一个非常伟大的实践,也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探索方面。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海洲认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进程方面仍有待加速,关于本土性的研究主要具有两大影响:第一个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影响;第二个是中国议题的中国解释的影响。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张等文认为,我国出现了很多“原汁原味”的本土概念,其中“干部下沉”作为典型的标识性概念,满足了五个基本标准,即本土性、原创性、辨识度、解释力以及延展性。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谷志军认为,在推进城市政治学研究方面,既要推动国外研究的引介,也要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加强本土研究,尤其是特大城市的治理问题。同时,引入数字技术,打造城市治理研究的数据库。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副教授林毅认为,从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文明中总结和提取当代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素材,可以从明确辨析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文明的标准、关注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文明的动态性、避免“传统—现代”二元对立思维与附会思维等几方面入手。

大会四个平行论坛分别以“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数字时代政治学的机遇与变革”为主题。

与会学者形成了若干共识: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深化政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推进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提升中国政治学标识性概念的国际对话能力,以及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本土与全球三对关系等;中国治理体系所展现的一些治理概念具有深刻的本土嵌入性,这些制度实践构成了中国特色治理的文化基础与制度框架。与此同时,要正视官方话语体系与学术概念之间的张力。目前,政治学界迫切需要从实践中提炼制度逻辑、构建理论模型,从而实现经验的系统化与学理化;中国政治学发展面临着学科交叉的迷失性、学术概念构建的机械性等问题,因此中国政治学发展应注重理论与现实结合,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规范方法和实用方法结合,推进嵌入式自主发展等维度;未来应注重数字时代的学科定位与理论重构问题、研究方法转型问题、关注数字时代政治学的前沿问题等,这也要求政治学在人才培养、学术生态方面加强改革创新,同时警惕技术鸿沟带来的学科边缘化风险。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