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6月6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原创性贡献——第五届政党治理研讨会分论坛”在上海市委党校举行。
上海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陈方刘教授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陈方刘表示,原创性贡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本次研讨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也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原创性贡献——第五届政党治理研讨会分论坛现场 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陈方刘教授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 记者 查建国/摄
理论突破:多元维度重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黄凯峰研究员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以“自主内生”突破西方中心论,为多元现代性提供范式支撑;社会主义理论超越资/社二元对立,实现经典理论迭代升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既彰显中国特色又具有“多元普遍主义”。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探讨了“两个结合”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运用。他表示,“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原则,具有深厚的唯物史观基础。他通过引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论述,阐明了意识形态与现实基础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两个结合”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守正创新,更是保持其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
上海市徐汇区委党校徐汇区城市治理学院政治理论(依法治理)教研室讲师温智宏围绕“第二个结合”视域下的海派文化进行了发言。她提出,海派文化在近代碰撞转型、革命建设及改革时期和新时代的不同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根基独特性、内核稳定性、开放包容性和创新发展性等四重结构性特质。
上海市长宁区委党校编研室助教余兰的发言探讨了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逻辑意蕴和启示意义。她从国家与政治形式的辩证统一、政治民主是实现真正民主制的必经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民主制度的要求三个方面分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从结构功能角度解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内涵,并提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持续优化民主运行机制等启示。
上海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上官酒瑞教授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创性贡献进行了系统阐释。他从坚持人民本位民主观、全方位民主制度观、全链条民主参与观和全覆盖民主治理观等四个方面,详细剖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性和贡献。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中国式民主的独特表达,也是对人类民主理论的重要贡献。
方法论创新:“两个结合”激活理论生命力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经伟教授聚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制度和生态社会思想四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他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结合中国实践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勇教授认为,新质生产力作为绿色生产力,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性贡献,作为自然、物质与精神生产力的“三位一体”,新质生产力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原理性跃升。
上海市长宁区委党校讲师郝清羽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方略和实践进路进行了发言。她从坚定文化建设根本领导和根本立场、筑牢文化发展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撑、坚守文化发展的根脉和魂脉、拓展文化的主体性和公共性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统一价值方略。同时,她还提出坚持文化自信、秉承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等实践路径。
上海市委党校科社部副主任丁长艳副教授聚焦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底层逻辑。她从问题的提出和文献回顾、责任结构实体化、责任管理程序化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责任制度化来推动自我革命和引领社会革命。她表示,责任制度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需求,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与会学者纷纷表示,将继续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论坛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党校、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党校承办,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
参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原创性贡献——第五届政党治理研讨会分论坛”发言专家学者合集 记者 查建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