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丝路驿站资源调查与‘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人才培养研究”培训班举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6月14日,“河西走廊丝路驿站资源调查与‘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人才培养研究”培训班在甘肃省武威市开班。来自复旦大学、天津大学、新疆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及学员60余人参加培训。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院长田澍、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国才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张继刚主持。

田澍表示,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性,不仅在甘肃、在中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武威作为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武威应着力打造“凉州学”,提升对河西走廊“一带一路”研究的认知。

张国才称,武威自汉武帝开辟四郡以来便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与商贸重镇,肩负着连接中原与西域、沟通东西方文明的历史使命。武威市境内的驿站、长城遗迹非常丰富,有长城600多公里,占全省长城长度3600公里的六分之一。此次在武威市召开的人才培训班既是对河西走廊丝路驿站、长城资源的梳理与保护,也是对“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马玉凤作为项目负责人,对“河西走廊丝路驿站资源调查与‘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的整体情况作了介绍。她表示,通过实地调查河西走廊驿站遗址及遗存,探究河西走廊驿站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价值、应用价值、保护价值、开发价值和传承价值,推动对河西走廊丝路驿站的保护、利用和数字化建设,助力河西走廊地区文旅发展与乡村振兴,为相关部门决策、应用、研究等提供数据支撑。

在培训环节,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高启安、嘉峪关长城研究院长城文化中心主任张晓东、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李严分别做了以《<肃镇华夷至>与裕固族研究》《河西走廊驿站初识》《长城体系研究的方法与实践》为题的“驿站研究”理论方法及知识普及讲座。

据悉,此次培训班是甘肃省2025年省级人才项目,项目组将会继续在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敦煌市召开“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人才培训班,为河西走廊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培养专业型人才。

该培训班由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丝绸之路驿站资源调查与‘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凉州文化研究院承办。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