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在开封”学术座谈会在开封举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6月7日,“三苏在开封”学术座谈会在开封举行。开封市政协副主席刘海潮、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副主任毛志娟、河南日报传媒公司董事长高亢等出席座谈会。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杨萌芽出席座谈会并致辞,会议由河南省宋文化研究院院长耿元骊主持。

杨萌芽表示,宋文化是开封重要的“城市名片”,而“三苏”是宋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深入研讨三苏与开封的深厚联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兆鹏提出,宋代文化是中国文化高峰,宋代诗文高峰期在元祐年间,大量作品于开封诞生。北宋开封是文化中心,也是苏轼的人生起点。王兆鹏期待,“三苏在开封”研讨会能在AI时代探索新样的研究范式与呈现方式。《史学月刊》主编苗书梅教授表示,河南大学在宋文化研究上有悠久的学术传统和机构基础。她期望河南省宋文化研究院在相关研究领域中提供更多更客观更真实的历史。

多维解读:开封的三苏文化坐标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全德表示,开封在历史文化格局中地位重要,但文化传播有待提升。苏轼等文化名人在开封仕宦时留下丰富文化遗产,需构建学术与大众传播的转化机制。宋代文化在文艺领域影响深远,苏轼兼具多重成就,苏轼及三苏一脉的复合型人才在宋代呈群体性,相关学术议题有待深入研究。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粟品孝在发言中类比司马相如等蜀地文人赴京经历,他指出,开封对三苏人生轨迹意义重大,是其施展才华、步入仕途的舞台,助其文章声誉远播。《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编审管琴提出,开封是三苏文学创作重要场域,在政治史、文学史等维度值得探究。开封承载三苏政治文化活动,是苏轼创作孕育地,熙宁至元祐年间其在此创作密集。开封也是北宋中后期词文化繁盛见证地、文化艺术交流重镇,助苏轼接触前代艺术作品激发创作,是理解三苏文学与宋代文化生态的重要窗口。

场域与传播:激活古都文化基因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林岩指出,宋文化覆盖河南全省,开封应立足“1+N” 模式构建文化共同体。实施上,河南省宋文化研究院可精选项目,联合国家级媒体定制内容,以高效传播反哺文旅产业,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双提升。海南大学、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教授谭新红在发言中介绍了近年来海南在弘扬三苏文化方面所做的系列工作,包括苏轼主题论坛的举办、图书馆与文化场馆的建设、东坡文献的整理与出版等,持续推动东坡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学术研究。他认为,不同地域应结合自身历史背景与文化资源,对苏轼形成各具特色的理解与表达。

《河南日报》高级编审高亢从宣传推广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对三苏文化传播现状的思考。他提出,三苏文化的传播仍需做大量扎实而系统的工作。一方面,应继续推动高端学术成果的产出与转化,夯实研究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加强面向公众的文化普及与创新传播,使三苏文化与宋代文明真正“活”在当下,深入人心。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教授刘涛表示,未来在三苏文化的挖掘与弘扬过程中,应注重形式多样化与传播路径的创新。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研究和深度挖掘;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入新媒体手段,拓展受众层面,提升传播效能。同时,他强调应持续推进相关图书出版工程,推动三苏研究成果不断丰富、落地转化,从而实现三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王兆鹏通过苏轼个案研究说明,深入到历史的场景当中,去追问来龙去脉时,往往会有新的发现,而细节性的问题又能够推动系统性认识的发展。他启示青年研究者,学术研究需区分“战术性”与“战略性”问题意识,具备顶层设计思维,选题时考虑问题的引领性、突破性作用。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罗宁认为,开封是唐宋文学发展的重要发生地。从中国诗歌的地理文化视角来看,开封不仅是文学活动的中心城市,更呈现出影响力由中心向周边区域扩散的态势,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创作活动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此外,他还强调,除诗文创作外,三苏在仕宦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具有史料与文体价值的公文作品,这些文献承载了更为丰富的历史信息,应引起更多关注与系统研究。

重新定义三苏:从政治家、文学家到宋学家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姜锡东在发言中表示,在研究苏轼与苏辙时,应充分认识到二人首先是朝廷官员,其文学成就是在其政治身份之上展开的,不能忽视其“为政”本色。苏轼豁达洒脱、自由超逸的人格特质固然与佛、道思想的影响密不可分,此外,还应深入分析其政治活动与治政理念。他认为,从治国理政的实践层面来看,苏辙在政治上的作为与施政成效,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其兄苏轼,这一维度值得学界更多关注与深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彭国忠从文学与政治两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开封在苏轼、苏辙早期成长中的关键作用。在文学方面,彭国忠认为,开封不仅是两兄弟步入科举殿堂的起点,更是他们接受“新文学”洗礼的重要场域。在政治层面,苏轼和苏辙的政治理念正是在开封时期逐渐形成,并深刻影响了他们此后的人生轨迹与政治实践。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平围绕三苏文化,强调应将其纳入宋代古文运动的整体背景中研究。他认为,古文运动起源于唐代中期,是儒学复兴的重要推动力量,旨在通过恢复儒家经典的经学研究,推动政治改革。开封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他进一步认为,宋代儒学复兴与当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应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路径,推动文化创新与社会进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祁琛云教授认为,开封是宋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河南大学是宋朝研究的重镇,三苏在开封的政治生涯、学术活动、文学创作、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值得深入梳理,希望以座谈会为契机,加强互动,建立系统研究机制,推进三苏文化在河南的深入传播。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开封作为三苏政治生涯的起点与文学高峰的诞生地,存在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巨大潜力。这场以学术探源赋能古都新生的实践,以“三苏在开封”为核心切入点,是河南省宋文化研究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本次座谈会由河南省宋文化研究院主办,是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百年院庆活动之一。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