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印度洋视角下的
肯尼亚-中国文学(线上)

主讲人:

袁明清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

主讲人简介:

袁明清,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博士毕业于拜罗伊特非洲研究国际研究生院,主要从事有关中国和肯尼亚自去殖民时期以来的文化和文学交流,曾赴肯尼亚进行田野调研,并有在Journal of African Cultural Studies,Afrika Focus,Etudes Littéraires Africaines还有Interventions等期刊上发表文章。她是大众基金会支持的“重审非洲语言文学”(Recalibrating Afrikanistik)项目成员。2021年她被授予拜罗伊特大学国际奖,表彰35岁以下有突出贡献的非德国籍学者。

主持人:

程   莹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内容摘要:

有关中国和非洲的文学经常被放在中国-非洲-西方的三角结构下审视,在这个三角结构下,要么是中国和西方并置,要么将中国和非洲一同纳入全球南方的框架。与此同时,Duncan Yoon在其新书China in 20th and 21st Century African Literature(《20与21世纪非洲文学中的中国》,剑桥大学出版社)里提到使用“alluvial”的概念来讨论中非文学的多重性,但在其讨论中仍基于国际关系历史。是否可能有其他的框架来讨论中非文学?如果我们将视角从陆地转向海洋,是否会激发全新的讨论?

本讲座将从肯尼亚的印度洋书写出发,延伸到当下有关郑和和东非的虚构作品,探讨以上问题。在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来自肯尼亚拉姆岛的女孩Mwanaka Sharifu作为郑和船队的后裔来到中国,开启了她在中国的学习生活之旅。这个故事在肯尼亚作家Yvonne Owuor 2019年的长篇小说「蜻蜓海」和中国作家刘洪耀2012年的小说「混血儿」中重写。一个仍以Pate岛为背景,另一个则是发生在虚构的非洲国家。不同的文学传统和风格,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发表出版途径,对于印度洋和中非联系也有着不同的定位和理解。这些书写同时也回应了刘慈欣2002年的短篇小说「西洋」里的假设:如果郑和的船队并没有从东非返回,而是继续前进,那么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

“世界诸文明在印度洋地区的交流交汇研究”项目组

讲座时间和地点:

2025/06/05  15:00-17:00  腾讯会议号:629 455 759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