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5月17日,“‘新文化’与‘新文学’的多元创生——纪念《新青年》创刊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健,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何诗海,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20多所海内外高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展开研讨。
徐健在致辞中提出,《新青年》点燃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火炬,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何诗海回顾了鲁迅、茅盾等浙籍文人的贡献,认为浙江曾在新文化运动中扮演了不可替代之角色,在浙江省举办相关主题研讨具有特别意义。王军注意到,新文化与新文学的形成是多元力量交融出的丰富图景,学术研究需细致还原其历史真貌,重审其别具一格的生成机制。刘勇倡议学者以《新青年》为原点,传承新文化先驱的追求与使命,在过去与今天、本土与全球的对话中,激活新文化的精神火种,推动相关研究再创辉煌。
聚焦新文化运动的理念与实践、《新青年》的方针与地位、白话文的现代性价值、新文学的实绩与跨域影响,与会学者展开了深入探讨。肇始于110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既赓续了中国士人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也引介了现代西方的科学理性与进步观念,全面开启了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大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学界亟待探索如何立足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语境,创新发展新文化与《新青年》的精神遗产,超越单向学习与借鉴的模式,探索中国文化经验的世界性表达。会议在回溯新文化草创时期知识分子对相关问题的思考、重审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内在逻辑等方面,贡献了可喜的成果与回答。这对于学界强化多元文明交流的学术自觉、构建立足本土、观照全球的阐释框架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与推动作用。
会议为2025年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系列活动之一,由浙江大学文学院、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共同主办,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承办。
与会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