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拓展观念史研究视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5月7日,第二十三届《哲学分析》论坛“观念之思与史:中国观念史研究”在沪举行。与会专家围绕为什么要开展中国观念史研究、如何有效开展中国观念史研究展开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高瑞泉提出,很多研究如“中国哲学范畴史”“知行观”“人性论史”并未直接被冠以“观念史”的名目,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中国观念史研究。与哲学史主要研究经典文本不同,观念史是多学科、跨学科的学术领域,和社会史联系尤其密切,这意味着观念史能够成为沟通经典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

《哲学分析》杂志总编、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认为,相较哲学史著作而言,观念史更关注思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不同的观念反映了中国人在不同时代关切的重大问题,凝聚着不同思想家的智慧交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他表示,虽然观念史研究将研究焦点集中在“过去的观念”,但其研究目标只是“过去的观念”与“现在的我们”及我们“现在的观念”之间的关系。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成素梅看来,中国观念史研究要指向自身、观照中国现实、面向人类未来文明。有力量的观念史研究不仅能够揭示观念生成的动力机制,而且能够将中国现代观念的独特结构从研究对象转化为观念创制的方法立场,以面对不断生成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生活世界,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论据。

“实证的”和“批判的”是中国观念史研究的两种方法,它们并不是截然分裂的。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敦和讲席教授吴根友表示,在对特定观念的谱系进行考察时,实证研究能够提供有力依据。然而,实证的观念史研究无法取代批判的观念史研究,后者的理论旨趣必然超出实证研究的范畴。他提议,学者不仅需要对特定观念进行谱系学的考察,还应对中国观念史的著作进行谱系学的考察,培养中国观念史研究的后继人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黄凯锋认为,中国观念史研究应当以我为主、以人为鉴,在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寻找源泉与根基。

与会专家还就如何发掘中国思想史中的真观念、中国观念史与西方观念史研究的核心差异、如何让中国观念史研究走向世界等问题展开了多维交流。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观念史研究具有连接古与今、沟通史与思、融会中与西的独特作用。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