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刘兵在《西部学刊》2025年第8期撰文指出:通过生态语言学的及物性系统,对中国《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和美国Our Great National Parks中的动物话语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国纪录片在动物表征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四个维度的比较,即自然状态下的动物、保护行动对象动物、拟人化动物、加害/受害角色动物,反映了各自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不同关注点。中国纪录片倾向于将动物拟人化,侧重动作类和心理类过程;美国纪录片则通过客观记录和科学探讨展现动物的自然状态和独立个性,通过关系类过程探讨动物与环境的互动。两者的差异体现了中方对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和美方对科学探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