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人的现代化”
理论对话会举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4月25日,“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人的现代化”理论对话会在武汉举行,会议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

湖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徐艳国在致辞中表示,要加大协同研究力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需持续联合更多高校深化专题研究,提升研究层次,建立长效学术交流机制。要重视人的现代化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需立足人民立场,做到“眼中有人、题中有人”,落脚研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要注重从文化视角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荆楚文化资源,推动优秀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务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会议由湖北省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邓为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邢云文阐述了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性,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详细梳理中华民族确立文化主体性的过程,深刻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的关键引领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鲍金表示,要重视文化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内在关系,深入文化内部研究其复杂性。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郑丽平深入剖析了文化主体性与人的主体性的内在关系,分析了中华文化主体性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并探讨了实践路径。

湖北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罗志刚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本体意蕴、重大价值等核心内容,并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提出针对性建议。

湖北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杨丹表示,要以技术赋能与价值引领辩证统一为核心逻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效能化、人本化转型。

会议现场

青年论坛环节,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侯冠华探讨全球文明倡议的国际公共产品属性,从知识、安全、物质和制度四个维度剖析该倡议的具体特性。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钟晨宁阐释了自我实现的哲学史含义和马克思的自我实现概念,并探讨其对中国式现代化人学意蕴的阐述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激活作用。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东平从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等领域切入,分享其关于推动物质与精神相协调的现代化进程的思考。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盛婷表示,要以导向正确、内容真实、形式创新为标准的优质精神食粮,推动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供给。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881475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吉祥路168号豪盛时代华城4号楼15A02

邮编:710065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