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全球史视野下的河西走廊学术研讨会暨《河西走廊通史》评审会在兰州举行,并持续至2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邬文玲,中国历史研究院田澍工作室首席专家、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院长田澍,人民出版社清史编辑部主任、编审邵永忠等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敦煌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河西走廊通史》编撰人员共计40余人与会,分别围绕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河西走廊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河西走廊通史》的编撰内容与意义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与会专家表示,河西走廊自古以来是中国联系西域和中亚的重要交通要道、多民族不断交流融合的重要场所、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融的重要区域,更是中华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一统格局形成的见证。在国家稳定、边疆安全、民族交融、中西交流等方面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为全面梳理河西走廊历史价值,集中反映河西走廊在民族交融、中西文化交流、边疆稳定、国家安全、生态屏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田澍教授牵头,联合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敦煌研究院等多家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于2023年3月启动了《河西走廊通史》编撰工作。
《河西走廊通史》以时间为轴,分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十六国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明清卷、中华民国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卷,通过编撰专家学者历时2年的辛勤努力,《河西走廊通史》即将付梓。与会专家对《河西走廊通史》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次会议由中国历史研究院田澍工作室、甘肃省历史学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