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山海相望:中日韩民间认知与友好交流之路”研讨会在济南举办。与会学者基于推进三国民间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巨大潜力,提出了一系列务实建议。
“中日韩三国地缘相近、文缘相通,是东北亚地区‘搬不走的邻居’。”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崔凤祥表示,中日韩民间交流是区域合作的重要基石,三国应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原则,深化文旅合作和人文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张蕴岭提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稳定中日韩三国关系,在合作导向上求同存异。今年是中日韩文化交流年,民间交流与官方沟通机制互补共进,为深化三国务实合作注入持久动力。
日本经济新闻社编辑局政策报道总部长桃井裕理认为,中日韩的友好关系对于整个东亚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当下中日韩民间交流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创新交流方式,在经贸等领域拓展合作空间。韩国高丽大学亚细亚问题研究院教授李正男表示,要充分认识中韩两国的结构性条件差异,努力建构求同存异的交流合作模式。
作为最具活力、开放性与创造力的群体,青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成为夯实友好关系根基的关键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张晓磊表示,日本“Z世代”对华关注度显著提升,建议加强两国青年在数字科技与历史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山东财经大学中日韩研究院副院长冯晶认为,日本“Z世代”对华亲近感显著高于其他人群,需加强两国在绿色科技、动漫文旅等方面的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朴光海表示,未来可以推出更多以青年为核心的民间交流活动,持续扩大三国青少年之间的交流。韩国首尔市立大学教授尹钟锡建议,精准把握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特性,着力提升中韩青年的跨文化素养,探索更深入、可开展严肃对话的交流形式。
研讨会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山东社会科学院环黄海研究院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