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讨会
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3月29日,首届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等单位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3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80余位学者,围绕“近代边疆社会变迁”“边疆学术理论与方法”“边疆治理历史经验”“海外边疆研究”展开研讨,通过中国近代边疆的多维度基础性研究,以宏观理论与微观调查相结合、历史维度和现实需要相结合,为国家边疆治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学术支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汪洪亮主持开幕式。

边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其知识体系必然是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融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副主编刘清涛表示,各学科众多知名学者积极投身边疆研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值得我们深入整理研究与借鉴。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佑松介绍,四川师范大学弘扬李安宅、于式玉的边疆学术精神,一直致力于中国边疆史和中国边疆学的研究,近年来成立了李安宅研究中心、华西边疆研究所,依托四川省社科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不断把中国边疆研究和中华民族研究推向深入。新疆大学法学院教授白京兰打破了传统法学研究仅从法律条文出发的局限,将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引入边疆法律研究中,强调从法律文本与民族习惯的互动关系中去理解和研究多民族地区的法治现象。

中国自主的边疆知识体系必须廓清一些学术概念、演进、特色等基础问题,明确边疆研究的基础问题、理论实质和价值意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宋培军通过回顾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解读“族类”“民族”“种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与边疆研究相结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中国边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励轩梳理了民国以来藏文“中国”称谓的演变历程,指出藏文“中国”的统一彻底解决了民国以来“中国”藏文译词模糊和歧义,对藏族同胞深化现代中国认同有重要意义。四川师范大学华西边疆研究所教授孙勇深入探讨国家陆疆治理与边疆的整体关系,内容涵盖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边疆治理、一般边疆学视域下的全方位治理,以及陆疆地缘的内在关联性、多重边疆治理与大边疆战略的关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罗静认为,我们要通过边疆田野调查构建实证研究范式,将学术探索与国家治理相结合,为民族政策与边疆学发展奠定理论基石。众多与会学者提出,我们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整体布局,建设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基本方向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理论体系,助力边疆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在首届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讨会期间,首届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青年论坛同步举行。来自多所高校的青年学者以跨学科视角,为近代边疆研究注入创新活力。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881475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吉祥路168号豪盛时代华城4号楼15A02

邮编:710065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