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山东大学中国阐释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专家座谈会在济南举行。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表示,当前,全球文明对话格局深刻演变,中国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参与世界文化秩序建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背景下,阐释学作为文明传承的核心路径,承担着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转化的重要使命。
据悉,山东大学中国阐释学研究中心的设立,旨在回应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时代需求,致力于提炼中国经典阐释传统的哲学智慧,拓展跨文明对话视野,推动阐释学理论体系的系统构建。中心将围绕理论创新、技术赋能和国际传播三大方向展开工作,并以学科交叉、数字人文、人才培养为抓手,构建多学科融合的发展生态。
山东大学中国阐释学研究中心主任傅永军介绍,在理论创新层面,中心将系统梳理中国经典阐释传统的思想精髓,提炼其方法论特质与哲学内核,编撰《中国阐释学研究纲领》,确立学科发展的核心框架,推动中国阐释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在技术赋能层面,研究团队正研发多学科融通式阐释学AI系统,运用自然语言处理与大数据技术,构建经典文本的智能解析平台,推动阐释学研究范式的数字化转型。在国际传播层面,中心将启动中国阐释学学术外译工程,以英、德、法、俄等多语种丛书为载体,向世界展示中国阐释学的理论成果,同时积极搭建东西方古典文明对话的学术桥梁,在敦煌写本研究、儒家经典与地中海文明比较等领域开展跨国合作。
与会学者认为,在全球话语体系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推动彰显中国立场和主体意识的阐释学研究,对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与会学者提出,应整合哲学、文学、古典学、经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学科资源,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团队,推动数据平台建设和国际学术交流,形成协同高效的研究生态,打造中国阐释学研究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