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院林,1975年1月生于江西省庐山市,扬州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硕士在读期间,师从徐有富先生;北京大学博士在读期间,师从安平秋先生。毕业后援疆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大学工作。2014年调入扬州大学文学院。2017—201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做访问学者时,师从商伟教授;2019—202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时,师从刘跃进教授。
自硕士阶段开始学术研究以来,经过多年积累,确立了古典经学与地域文化的研究方向,坚持以文献带动学术研究,做到言必有据;做到文献学和文艺学结合,材料与理论结合,探索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与社会关系。古典经学研究以扬州学派仪征刘氏经学为中心,以清人学术著作为梯航,追溯先秦至汉代以来的学术轨迹,总结特点,探究渊源与变化。该研究方向申报江苏省重大招标课题1项(《清代仪征刘氏经学研究(16ZD012)》),国家后期资助项目1项(“《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整理”(19FTQB007))。地域文化研究主要围绕扬州和新疆展开,既有成果从接受史角度探讨了刘师培诗歌对《楚辞》等经典的接受,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探讨了西域诗歌的歌舞内容,从政治与心理的角度探讨了清代新疆文学中的认同问题。该研究方向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清代新疆国家认同研究》,结项优秀),古委会课题1项(《回疆则例》研究)。
先后出版《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彷徨与迷途——刘师培思想与学术研究》《清代汉语文学中的国家认同》《刘师培诗词笺释》《国学发微笺释》《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清代新疆政务丛书》《大雅当传》《〈左传〉导读》等作品。自2003年以来在《北京大学学报》《北京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试论司马迁以道统抗衡政统的精英意识——以〈史记〉项羽形象为中心》《道的拓展与文的突破——乾隆帝〈开惑论〉分析》《刘师培的戴震学》等80余篇论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7年荣获北京市教委颁发的“支援西部教育”荣誉证书;2020年、2023年分别荣获江苏省第十六届、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石河子大学社科奖一等奖、二等奖,扬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333工程”)第七期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在教学方面不断钻研,以教书育人为首务,开设《文学史料学》《文学研究的观念与方法》《考据学》《中国经典与传播》《中国古代文学史》、全校通识课程《左传与经学传统》。编写的教材《〈左传〉导读》获得2019年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并出版。指导硕士生50余人,优秀毕业生1人,优秀毕业论文1篇;指导博士生5人;指导博士后1人。指导大学生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并发表论文多篇,出国留学10余人。荣获2008年度石河子大学教学质量奖,2015年扬州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在社会实践方面,担任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扬州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以及扬州市诗词协会副会长。为省内外高校、社会团体进行讲座10余场。多次主持举办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本文原载于《西部学刊》205年第6期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