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工智能在方言活化中的作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3月10日,“当上海话遇到大模型——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在沪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上海话的保护与开发、海派文化的传承以及上海话大模型“小沪”的研发与应用等议题作了探讨,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出针对性建议。

“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也是上海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表示,上海话大模型“小沪”的诞生,正是高校在服务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助力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一次积极尝试,也是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方面的有益探索。

保护和开发上海话不仅是为了保留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为了传承一份文化基因,助力践行城市精神。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东认为,上海话作为海派文化的根基,承载着上海人民的集体记忆和独特情感。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上海话正以新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语言大模型的研发正是为了探索上海话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应用,要在通识、通解、通用中讲好上海话,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光彩,让上海话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与会学者认为,上海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肩负着特殊使命,不仅需要技术赋能的“硬实力”,更需要文化传承的“软实力”,要发挥人工智能在方言活化与文化传承创新中的潜力。

研讨会由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文学院、党委宣传部共同承办。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