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萍在《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家庭再生产逐渐卷入现代化进程,在传统力量与现代力量的糅合下,中国农村家庭变迁路径呈现出较大的复杂性。虽然父代家庭和子代家庭之间的独立性增加,家庭结构在形式上具有核心化的趋势,但是面对现代性压力,代际之间依然存在着广泛且灵活的合作模式,形成了新三代家庭的结构形态。新三代家庭是父代支持子代家庭的模式,家庭资源约束条件决定了父代在城乡关系中的位置,故新三代家庭可区分为“半工半耕”家庭和“老漂”家庭两种形态。新三代家庭结构突破了家庭现代化理论隐含的线性变迁路径,其“虚分实合”的结构性特征赋予代际整合一定的弹性,这不同于传统三代家庭。后者是一个基于伦理统合的有机整体,代际整合具有比较显著的伦理刚性。根本而言,新三代家庭产生于农民家庭对现代性压力能动性调适的过程中,是家庭能动主义的实践表达。家庭目标定义了农民家庭能动性调适的方向,而家庭资源决定了农民家庭能动性调适的空间,外部的压力由此转化为新三代家庭再生产的动力。家庭能动主义为理解转型期农民家庭性质提供了重要视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