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在《社会保障评论》2024年第6期撰文指出: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兜底性和基础性制度安排,发挥着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然而,社会救助实践却过度追求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的工具性目标,而忽视了社会救助制度的价值性目标。有鉴于此,亟需厘清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的优势与局限,并找到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提升社会救助“温度”的现实路径。本研究认为: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应实现“有为”和“有情”的共融与平衡,数字技术既能为提升社会救助的精准度提供技术支持,又能促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的有效落地;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虽可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和智慧救助,但也面临救助资源和救助需求匹配偏差、信息共享不充分、基层执行者数字负担重和诱发目标群体数字不平等的局限;为找回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的“温度”,应该在数字化转型中促进选择权、体验感和获得感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