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旻在《西部学刊》2024年第21期撰文提出:作为中国文学最早的文体之一,语录体文章滥觞于先秦时期的史官文化,发扬于先秦诸子百家著作。秦汉之际,中央的高度集权削弱思想的自由表达,赋诗的流行使得语录体文章逐渐式微。魏晋南北朝时期,清谈之风甚行,出现不少记录时人言论的语录体文章。及至隋唐,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产生了以记录本门师祖口述之经典教义的禅宗语录。宋代理学兴盛,使得语录体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逐渐成熟和完善,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体裁,“语录”逐渐成为特定文体名称。明清之际,语录类文献大量涌现,但受到统治者高压的思想钳制和学者的自我规训,“语录不可阑入古文”成为一种集体认同。语录体文章篇幅简短精炼,语言通俗易懂,有助于受教育对象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讲授者的思想理念。语录体文章影响着中国文学语言风格、影响着近代文体变革、强化了中国文学的思想教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