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淑萍在《西部学刊》2024年第21期撰文指出:近代以来红河流域地区城市发展呈现阶段性、曲折性等特点,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1885—1910年)是红河流域城市迅速发展期,蒙自、河口的开埠通商,成为近代红河流域城市发展的两大重要推动力,加速了当地城市的转型发展;第二阶段(1911—1936年)是红河流域城市通过省城昆明与国内其他省市加强联系的重要阶段,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使红河流域地区进入新式交通时代,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加速了当地城市发展进程,带动了铁路沿线的一批小城镇迅速崛起;第三阶段(1937—1949年)是红河流域城市的缓慢发展阶段,抗日战争期间滇越铁路沿线地区破坏严重,导致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