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吉在《教育研究与实验》2024年第6期撰文提出:《中庸》对教学的德性教化使命进行了描述:通过“德性”“理”等命题规定了教学的德性教化使命;通过“率性”“修道”等命题为教学实现德性教化使命规划了路线;通过“自明而诚”“穷理尽性”等命题为教学实现德性教化使命确立了基本方式。以此观照,现实教学存在三种异化现象,即教学的实践伦理属性异化、教学的认识本质异化、教学的交往本质异化。教学德性教化使命的实现路径在于尊德性而道问学,这一路径需要基于德性之知进行三种转变:转变知识目的观,强化德性之知意识;转变知识价值观,追求即物穷理;转变知识主体观,促成学生向内观照自身,实现内心省悟。通过尊德性而道问学走向德性之知的教学过程包含了有机联系的四个阶段:对闻见之知的传授和学习阶段、德性意蕴的外部诠释阶段、德性意蕴的内化体悟阶段、德性之知的自觉成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