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家乐、刘春玉在《民族学刊》2024年第7期撰文指出:文化遗产返还一直被各界关注,由于立场不同,文化遗产返还很难形成共识。近年来西方博物馆界对“非殖民化”问题的反思,为文化遗产返还提供了新的文化背景。数字返还是指文化遗产以数字照片、数字收藏、3D扫描和声音记录在内的虚拟展示方式回归其来源社区。数字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文化遗产数字信息的各方共享,非同质化代币(NFT)的出现,为文化遗产提供了“数字身份”,赋予其数字财产专有性价值,为文化遗产返还带来了新的思路。文章通过“非殖民化”以及数字返还两大主线,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尝试提出文化遗产数字返还的“中国方案”:在尊重历史及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建立来源国与占有国之间的合作磋商机制;以新型双重所有权机制为框架,建立文化遗产数字返还各方的权利义务体系;通过数字返还加强来源国与占有国在展示、研究、利用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以数字返还的方式解决文化遗产返还问题,并形成相关国际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