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
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姚雁羽、方丹/001)
新质生产力赋能新疆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张军、辛园林/005)
西部研究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民族视觉形象建构
——以庄学本民族志摄影作品为例(吴雁、许贝贤/010)
都江堰非遗项目“青城马椅子”经济价值转换路径(刘红梅/016)
近代以来红河流域地区城市发展研究(1885—1949年)(范淑萍/020)
政治
习近平的青年观渊源探析(张近乐、王淑珍、张一弛/024)
“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张娅瀛/029)
国家治理模式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李双飞、王勇/033)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政策文本量化分析(胡琳、王思民/037)
俄国民粹主义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及启示(张若楠/041)
历史
圣人立言:语录体文章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邹旻/049)
烟台海军学堂的创立发展及其现实启示(周桂香/053)
魏晋南北朝时期隐士的佛教生活探究(王悦/057)
论《传习录》与阳明心学的发展(管天晴、张佳睿/061)
试析《往生集》中云栖袾宏的融合思想(荆琳琳/065)
对柳得恭“南北国”论的驳议(赵振海/069)
古风时代到阿基达马斯战争时期斯巴达海军发展战略探析(张新千/073)
法律
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司法认定样态与规则重述(汪聪懿、王崇润、程子翔、杨蕴莹/077)
对完善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受理费制度的思考
——以当事人的诉权保护为视角(闫湘之/082)
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中容忍义务的适用(邓轶杰/088)
基于公共空间视域的个人隐私权保护探析(曹微、罗爱忠、朱佳梅/092)
文艺与文化
论汤一介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内在机制的思考(潘绍辉/096)
现象学视域下沉浸式戏剧的感知模式
——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王天璋、曹华强/100)
教育
匿名权威视域下大学生消费的异化及规避(袁罗牙/104)
当代大学生廉洁素养培育的核心要素与路径优化(李佳佳/108)
政治抒情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朱可钦、黄晓云/112)
我国研究生学术素养研究热点分析(2013—2023年)
——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分析研究(高艳丽、段雨林/116)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训练对大学生阈下抑郁的干预效果研究
——以在河北某医学高校的实验为例(李翠萍/122)
哲学
李斯特经济有机体思想的辩证法内涵(姚鸿雁、曲广为/126)
马克思现代大工业理论的三重意蕴(李飞/130)
传播
近代广东进步报刊与佛山早期革命运动(程肖力、陈楚明/134)
我国封建社会政治话语权阐析(王艳彬/139)
社会
全面三孩政策下女性生育意愿及其行为选择研究
——以对浙江的调查为例(陈柳月/143)
社会网络及其民族志研究(摆男/147)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矫正对策探析
——基于柏拉图的“心灵转向说”(邢慧、潘可礼/151)
佩珀新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生态公平的三重逻辑(李晓菲/157)
语言
汉语地理语言学调查方法优化对策与学科建设探究(谈宇轩/161)
认知语言学视野下中日“秋”概念的隐喻分析(谭璐、房国铮/165)
近代日文档案史料回译的原则及方法(黄成湘、关俊杰/169)
神州学人
学界翘楚何得桂(封二)
学术中坚吴雁(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