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当代陕西研究会承办的陕西省社科界第十八届(2024)学术年会专场“新质生产力与陕西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召开。
来自陕西省委党校、陕西省工信厅、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等单位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领导、专家学者,当代陕西研究会部分理事、会员、特邀研究员以及本次会议征文获奖作者代表共计80余人参加会议。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杨辽为大会致辞。杨辽在致辞中指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共谋发展的平台,更为我们探索新质生产力在陕西高质量发展中的实践路径提供了宝贵契机。他强调,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高级形态,是新时代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陕西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为此,杨辽进一步提出新质生产力助推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一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培育发展新动能;二是以产业升级为重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以人才建设为支撑,打造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四是以开放合作为纽带,拓展发展空间和机遇。他希望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携手并进,共同开创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篇章,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代陕西研究会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马文保教授,当代陕西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委党校钟卫国教授,长安大学戴生岐教授,院刘源研究员,商洛市委党校华中煜教授,院李世平研究员分别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本质要求和面临的阵痛”“新质生产力助推陕西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实施陕西教育“一三六五工程”助力陕西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贡献与实践路径”“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商洛康养之都建设路径探析”“赓续陕西优秀传统文化助推陕西高质量发展”等主题作大会主旨演讲。优秀论文作者代表郑嘉禹、朱浩然、王晓勇、张自强、雷军、刘静、雷媛媛、张微、殷莉等分别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与路径分析”“解放思想与新质生产力的多元创新——把握两次重要三中全会一以贯之的精神逻辑”“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益探索——岐山县华强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调查”“以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推动西安产业优化升级”“数字经济推动陕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化策略研究”“试论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陕西高质量发展”“以绿色生产力赋能商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研究”等论文的核心观点开展了大会交流。当代陕西研究会副会长、院于宁锴研究员,马文保、钟卫国等分别主持了不同时段的研讨活动。
唐震对本次会议作总结。 他认为,本次研讨会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第一,研讨会吸引了众多科技界企业界人士参会,是一场集学术型专家与应用型专家相结合的对话会,表达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家们对技术主宰生活时代的强烈关注。第二,研讨会主题十分突出,时代性科学性针对性极强,有探讨新质生产力内涵性质和特征的,有探讨新质生产力生存和成长环境的;有关注新质生产力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的;有探讨行业或某个特殊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代陕西研究会在我省学术领域的崇高站位和家国情怀。第三,会议研究成果丰硕,许多论文都提出了很好的对策建议,对陕西进一步制定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政策体系参考价值较大,可呈送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做决策参考。唐震还表示,会议结束之后,研究会将把入选的优秀论文结集汇编成《当代陕西研究会2024年度智库文集》,以期荟萃陕西新质生产力的优秀成果与咨询建议,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本次会议共收到应征文章56篇,经专家严格评审,共评选出优秀论文35篇,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5项。会议现场对获奖作者给予了表彰。
会议期间,当代陕西研究会还召开了2024年度理事会议,审议并成立了“区域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和“陕西当代人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为全体会员深化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智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