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学术
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20周年、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工程实施10周年之际,11月2日至3日,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和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第四届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成功召开。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编译局局长季正聚,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宣部理论局同志参会。

季正聚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进人类文明进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出新的考题,迫切需要中国和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共同努力、提交答案。期待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引领下,进一步扩大中外学术交流,以学术合作搭建各国人民友谊之桥、文明互鉴之桥、现代化建设之桥;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世界现代化等重大课题,为和平发展、人民福祉贡献学术智慧;进一步增进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事业的国际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文献支撑。

谈哲敏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正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典藏与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不仅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行动自觉,也引发了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本次研讨会为中国与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高端对话提供一个重要平台,为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用学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发挥积极作用。

会上,中外专家学者热烈、深入研讨,议题涉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导和创新、历史和文化渊源、巨大成就和实践基础、世界意义和未来展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关系、马克思思格斯关于现代化、共同体等的思想;国际MAGA2编辑工作进展及俄罗斯藏有关文献整理利用等,涵盖面广、角度多元,取得丰硕的研讨成果。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独特魅力,是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展现了人类现代化和文明发展的一幅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功,彰显马克思主义超越地域和时代的思想伟力与当代价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解读引领时代、观照人类前途命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献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的璀璨明珠,是人类社会的宝贵精神和思想财富,共同做好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事业,对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赓续人类文明精华、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和高校,以及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越南、日本、韩国、土耳其、埃及、南非、肯尼亚、巴西、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的共5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