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理论创新,10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专家学者共六十余人参会,会议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议题展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赵芮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刻回答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全面深化改革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既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根本科学思维,也提出了诸多的新课题、新要求、新任务。对此,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必须有所作为,也必将有所作为,为建好建强建优中国式现代化服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升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能力,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加快建设现代化研究的中国学派。同时高度重视数据时代现代化研究发展的新趋向、新策略、新形态,关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对社会政治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带来的深刻变革。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编译局局长季正聚提出,要推动根脉和魂脉的相辅相成;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叙事;增强文化开放和包容性,增进交流。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吴忠民认为,应当重视世界现代化新趋势的研究,现代化已经从1.0版步入到2.0版。现在生产力获得了明显的新发展,国家内部和国家间关联度更高,应注重人与自然共生,同时注重防范与之相伴相生日益严重的社会风险。

主旨发言阶段,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视角出发表示,从文化的历史方位看,新时代是文化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伟大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层逻辑;从文化思想内涵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文化的思想标志;从文化的精神品格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新文化。

山东师范大学院党委书记商志晓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质与量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既有质的要求,又有量的规定。他特别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式”进行了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针对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思考提出了十点建议,即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研究;加强对国外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研究;研究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国式现代化独有的特征;研究中国现代化所涉及的若干重大范畴;加强对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及主要思想的研究;加强对现代化经验的总结;加强对现代化的国际比较研究;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前瞻性研究;理清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围绕“第二个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民卿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多要素互动的过程性存在,而不是静态的结构、结果性存在;“第二个结合”是自主创造的主动性过程,而不是外在强制的被动性过程;“第二个结合”是两种文化的差异融合创新的过程;“第一个结合”和“第二个结合”是内在联系相互包含的一体化过程,而不是相互割裂或相互替代的两个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延中详细阐释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民族性、现代性和先进性或引领性特征。特别提出中华文化就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的优秀文化,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及其辐射力、影响力。

上午共有14位专家学者发言,当天下午还举办了两场平行论坛。学者们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其关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指引下,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学习强国”记者梁瑞 魏炜)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