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
绿色金融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基于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视角的分析(邵锦华、周邵一/001)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研究
源于山西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解析
——基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视野(岳瑾明/00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开展调查研究的特点与启示(申禄清、张学凤/011)
成都马克思读书会对四川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路丹/015)
西部研究
老年人社会参与实践考察与保障机制研究
——以昆明市为例(许青青/019)
敦煌壁画骑马者身份与空间构形(吴祯雯/023)
民族地区优秀地域文化资源赋能思政课讲道理的路径探析
——以河池地区为例(张明进、陆俊先/027)
政治
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策略之我见(马莹莹、朴龙国/031)
美国对华科技竞争中的软实力运用(崔泰齐/035)
二十一世纪西方左翼学者对数字帝国主义的批判研究(赵大元/039)
试论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意识形态的发展及其影响(姚琼瑶/043)
法律
互联网法院的管辖争议与完善(姜语晨/047)
浅谈网络游戏直播的著作权问题(梁晓鹏/051)
论电信网络诈骗中“明知”的推定适用(鲜魏/055)
竞业限制在企业实操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李旺/059)
论胎儿损害赔偿请求权制度的完善(赵懿纯/063)
哲学
马克思的形而上学批判及其直观概念的开显(林明晓/068)
论赫斯特豪斯对“德性利己”命题的客观性论证路径(缪一天/072)
论孟子的道德信仰(胡礼君、蒲婧新/076)
论莱布尼茨哲学中的单子间质与量的区别(郭新宇/081)
从价值实现领域的“不自足”到精神文化生活的“心不安”
——基于齐美尔《货币哲学》对现代人经济文化生活状态的反思(边尚泽/086)
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研究(1992—2024年)之脉络及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杨宁宁/090)
论恽代英的君子人格(杨起予/094)
金陵大学办学理念的变迁及其启示(齐琦/098)
侵华日军对吕梁地区的占领探究(张莹莹/102)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街头儿童犯罪问题原因探析(张嘉瑶/106)
产业转型视角下的英国反谷物法运动(钟乐翔/110)
罗马帝国伊利里亚起义及其影响(周中天/114)
文艺与文化
从神话美学角度浅析李贺之鬼神诗(黎书含/118)
浅析《红楼梦》中贾宝玉、王熙凤的“奥兰多特质”(苏文/122)
寓言与救赎
——从本雅明“废墟美学”看废土艺术(牛甲怡/126)
亨利·易卜生戏剧改编电影面临的困境分析
——基于莎士比亚模式(李拉奇/130)
教育
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先驱津田梅子与其高等教育思想初探(杨帆/134)
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与积极心理品质关系研究
——以对某高校的调研为例(赵晨晨/138)
论师范生课堂交流中的交流恐惧问题
——基于对某师范学院的调查(郝羽迪/144)
东南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策略(樊静静/148)
社会
从“一家两制”到“一家三制”:农民家庭城镇化的策略调整(王子愿/152)
工作环境与工作满意度
——基于一个理论框架的实证分析(蒋龄梦/156)
传播
中西比较视域下的华夏传播研究前后看
——从《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史》说起(王笋/162)
议题设置与传播态势:数字化时代泰国华文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建构(赵振涛、昌蕾/168)
神州学人
学界翘楚张近乐(封二)
学术中坚张文雅(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