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发展与走向——基于政策工具视角
朱永东在《中国高校科技》2024年第3期撰指出: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基于政策工具和政策主题二维分析架构,对不同发展阶段中央政府层面出台的13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重点政策的政府主导特征鲜明,但政策工具使用不均衡,政策工具对政策主题的支撑不足。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创新发展应保持政策的整体稳定,强化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使用,提高政策工具对政策主题的支撑能力。
逻辑阐释与优化策略:基于混合方法的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研究
赵婷婷、李广平在《教育发展研究》2024年44 (09)期撰文发表研究: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影响最大的政策之一,系统研究这一政策的演进过程以及内在逻辑对“双一流”建设政策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采用政策文献计量分析和政策文本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重点大学建设、重点学科建设“、211和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四个政策演进阶段的政策主体、目标和内容变化,认为这一政策体现着以点带面的发展逻辑、需求导向的价值逻辑、学科核心的建设逻辑和项目牵引的管理逻辑。未来在“双一流”建设阶段的政策优化方面,应走出精英教育的思维定势、学科固化的惯性桎梏、部门管理的条块分割和项目牵引的路径依赖,真正提升政策效果,使这一政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数字化赋能一流大学建设的后发优势
任少波在《中国高教研究》2024年第9期撰文发表研究:后发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发展意识、资源网络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在新科技革命浪潮之中,中国现代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既具有普遍性的后发优势,又在组织与制度、社会与生态、文化与学统上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如何因应数字化时代,以数字思维和数字技术抢占未来先发契机、革新中国大学办学治学模式、延展和重构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是重要的时代课题。近年来,浙江大学将数字化改革作为主线,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的质效、科研创新的活力、文化传承创新的深度以及大学智治的水平,为中国大学以更大的后发优势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提供实践案例。
比较视域下在线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欧美经验及启示
王舒琦在《现代教育科学》2024年第5期撰文发表研究:21世纪以来,我国与欧美在线高等教育的发展节奏在起步、成长与成熟阶段基本协同,实践模式在组织形式、课程供给与学历认证方面呈现差异,目标导向在构建信息化高等教育体系、促进社会公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方面总体一致。欧美为在线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扩张主要采取了鼓励企业参与以带动国际知名度、优化课程供给以提高国际认可度、强化配套支持体系以增强国际发展驱动力、增进学历学位认证以扩大国际交流话语权等策略。对此,我国应创设国际化发展环境,深入推进校企协同共建;构建世界一流的全球化课程质量服务保障体系;打造充分具备信息化专业素养的高校教师队伍;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增设国际教育认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