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萍,西安交通大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书法系主任、教授,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学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副会长,西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入选西安市“百名优秀青年文艺人才”。
论文《对当代隶书发展的深思》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展暨隶书创作论坛论文奖;著作《书法艺术辩证思想研究》获荣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七届陕西省文艺评论奖青年评论奖;论文《书法国际教育认知传播效果研究》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2016年全国高等书法教育(郑州)论坛,获陕西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论文《古代书法意象理论钩沉及内涵解读》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论文《正书内涵及其当代发展研究》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正书论坛;论文《清人对汉代碑版隶书的取法路径研究》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首届“鲜于璜碑”全国隶书学术论坛;论文《论<龙藏寺碑>的书体融合及其当代意义》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龙藏寺碑》与楷书发展学术论坛;论文《当代楷书的可能发展路向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首届楷书创新论坛。
主持、参与省级、国家级项目10余项,代表性的有:主持省社科项目“陕西民国金石书法研究”、省社科后期资助项目“书法艺术中的辩证思想研究”、省艺术学项目“清代书籍题写书迹与生态研究”、省文旅厅项目“陕西文化和旅游品牌提升及推广研究”、陕西省“十四五”规划课题“陕西高校书法学学科交叉建设调查研究”、省文旅厅项目“‘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研究”、西安市社科项目“西安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创新研究”、西安市社科项目“汉唐书法元素在西安城市形象中的应用”、西安市“百名优秀青年文艺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西安书法遗迹调查与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古代女性书法文化史”、省地方志办公室项目“《陕西书法志》(民国卷)”。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刊登在CSSCI刊物的代表性文章有:发表于《中国书法》的《古琴书迹考辨举隅》《论书法中的“中和”观念》《书法艺术之“再现”与“表现”研究》等;发表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从四要素看书法与客观造化的融会内涵》《从抽象与具象的角度阐释书法的意象本质》;发表于《人文杂志》的《书法传统伦理价值的当代建构》;发表于《中国宗教》的《弘一法师的书法》;发表于《考古与文物》的《<唐处州司马穆府君夫人孙氏墓志>考——兼及书刻与“玉册官”的讨论》;发表于《书法》的《“韵外之致”的理论发展及其内涵渊源探析》《清代书法名家书籍题写的书法风貌及其成因研究》《世家女子多风流——魏晋南北朝书法世家中的女性书家管窥》等。
著有《古代书论分类评注》《书法艺术辩证思想研究》,主持编纂《陕西书法志(民国卷)》《遮蔽与再生:以西安交大博物馆馆藏墓志为中心》,参与撰写《古代女性书法文化史》《荣宝斋书谱•松风阁寒山子卷》等。
(本文原载于《西部学刊》2023年第17期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