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首程,广州大学教授,安徽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进入安徽财经大学任教大学语文、写作,其间于1990年4月至1991年8月在华中师范大学读完硕士研究生课程。1994年调入广州大学,2000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褚斌杰先生研习一年。
1995年始任原广州大学中文系主任。2000年新广州大学合并组建后,先后任广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广州大学学报主任兼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2011年始任广东省第六届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是广东省、广州市连续二十多年续聘的报刊审读员、新闻阅评专家。曾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等称号。是新闻出版总署2009年在全国公开表彰的优秀报刊审读员。
曾任广州大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影视艺术学一级硕士点电视方向负责人。是教育部国家级创新实验区《2+2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高函〔2009〕27号)主持人,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学省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广东省精品资源课程《电视新闻学》主持人。2018年后受聘担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学科带头人,2022年加入教育部西部援助计划,目前作为银龄教师任教于喀什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主讲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采访与写作等本科专业课程,并参与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等工作。
公开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报刊审读》《电视新闻传播》《电视风格》《广东新闻媒体评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报告》《城市电视创新之路》等,主编并公开出版的教材近20种。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应用文写作》,被教育部评为精品教材,全国四十多所职业高校选用。该教材2018年出版第四版,将网帖写作、头条写作、微博写作、微信写作、电子邮件写作等引入教材、带进课堂,推进写作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2023年6月该教材出版第五版,此版又增加了短视频文案写作内容。
累计发表中文、新闻、教育等学科论文百余篇。先后在《中国电视》《电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当代传播》《新闻战线》《新闻与写作》《传媒》《西部学刊》《人民论坛》《深圳大学学报》《广州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专业电视频道强化节目播出风格的三个途径》《当代电视媒体的四个变化》《儿童电视节目的价值选项分析》《微博对舆论引导格局的新构建》《“公共空间”内外和“时间节点”前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辨识与言论尺度》《情绪记忆与娱乐本性对微博表达的影响——一项关于微博评论的个案分析》《新媒体思路是用户连接之路》等论文。2013年9月30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回归本体,创新广播电视专业教育》。
致力于推进新闻学界与新闻业界的连接,为探索新闻教育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在主持《2+2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担任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广东省和广州市报刊审读和新闻阅评专家期间,成功推进了依托媒体办新闻专业、深度合作办新闻专业以及在为地方政府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办新闻专业的新闻教育办学模式,与广东省广播电视台(南方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进行深度战略合作,为新闻传播本科专业如何拓展办学资源,如何在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中提高办学质量、发展壮大自身,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原载于《西部学刊》2023年第15期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