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
乡村社会治理中的联结机制再造
——以Y村“同质化”管理为个案 邹学铖(005)
农村社会治安的治理思考
——以份水村平安夜巡为例 杨钰媛(010)
社会组织参与遗嘱公共服务:现状、问题与策略 张春宝徐倩(013)
大学生网络使用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应对策略 李海涛(016)
“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及意识形态形成环境研究 陈莉高铭竺(019)
赋权理论视阈下农村电商扶贫中农民主体性探析 马欢欢徐伟红(022)
远程办公形态下工作时间认定问题的初步思考 牛骏儒(026)
政治
哲学思维下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思考 丛倩茹(029)
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三重维度 杨岚郑雪(032)
台湾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对山东的启示 赵茜茜徐新强(035)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实践逻辑 陈俞均(038)
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马敏孔静施明毅叶桦(041)
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王柳涵(044)
“三三制”
——中国协商民主的萌芽 韩军宇王海志(047)
论恩格斯的平等观及其当代意义
——基于《反杜林论》 陈雪娇(050)
论中国共产党人妇女解放思想的历史演进 李永烩(052)
以文化软实力争取国际话语权 李志玲(055)
法律
我国人身处置权保护的立法反思
——基于比较法的考察 王葛青(059)
我国检监互涉案件处理机制探析 彭江辉邹韵(065)
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构建
——以各地仲裁规则的发展为视角
马丽丽李梓鸿李冠程许卓镕江东乐(068)
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背后
——从法人类学角度解读《马背上的法庭》 胡红梅(074)
自动驾驶时代交通肇事的刑法规制路径 刘祎铭(077)
论运动员法律意识的提升 邓宇轩(081)
跨境网上仲裁之初探 岳柯贝(084)
国际商事仲裁中第三方资助者与仲裁员的利益冲突与防范
赵勇方祖鹏(087)
教育
论我国家庭教育的“学校化”错位及其出路 於涛(091)
高校思政课中社会热点问题教学浅析 杜刚(094)
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 郭慧毅(097)
浅议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生态德育 杜世峰(100)
从人的全面发展反思我国高等教育目标 王晓艳曹德龙(103)
基于大学生信仰特征的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对策研究 施婷(106)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相融合的实践研究 陈汉新肖志坚(109)
历史
论玛雅文明失落之谜
——基于玛雅人世界观的分析 薛振威(112)
近代日本知识分子视野下的甲午战争
——以新闻记者德富苏峰为对象 赖雅琼(115)
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对俄国情报探查活动
——以对黑海舰队动向的情报活动为中心 李嘉明(119)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财阀对中国的扩张与垄断 王尤清(123)
论程大昌开地理考证风气之作《雍录》 牛政威(127)
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以苏州织造局为例 夏毓铭(130)
清朝甲午战败原因再论 张斯元甘桂琴(133)
试析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碎片化” 陈润生(136)
试析民国时期山西村治的文化建设 骆军(139)
抗战胜利后武进县商会的重建 杨迪(142)
文化与文艺
探析《野草莓》与《在细雨中呼喊》的文学缘 姚彦伶(144)
马列主义美学简述 程哲(147)
传播与语言
试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吕绍勋(151)
生态语言学视阈下网络流行语的分析 王英(155)
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罗杰疑案》翻译策略对比研究
——以李家云和常禾的译本为例 肖永红杨林贵(158)
西部名师 栏目主持人:李功
麻元彬 封三、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