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论人工智能时代的异化问题及本质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异化理论视角出发魏莹高晓慧魏晶(005)
马克思人类解放命题的发现苗苗(008)
脱贫攻坚战略视域下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探究
——以山西省保德县Y镇为例王森浩刘凤兰(011)
刍议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潘林珍葛翠柏杨蓉(015)
自媒体环境下人的“异化”理论的新思考
——以“异化劳动”“技术异化”为研究出发点杨晓云(018)
后殖民批判主义视域下《刺杀骑士团长》战争观研究韦悦(021)
经济、社会
流动的群体:卡车司机社会关系研究刘毅(024)
刍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王丹丹(027)
在线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努孜巴·吾买尔(030)
网红对大学本科生信息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王芳彭婷(033)
我国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研究热点与动态谱系
——基于计量可视化分析钟玉霞(037)
涂尔干的家庭“神圣性”思想石慧琳(040)
科威特文遗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王福斌(044)
浅谈19世纪中期英国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杜雪冰(049)
教育
云南边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分析
——以边疆五所高校为例徐丽亚(052)
地方红色文化场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保定市为例李秋生(056)
儒家“时中”观在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孙硕鲍龙星(059)
70年来学前教育政策的嬗变研究张娇(06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分析辛金花(067)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为例闫科(070)
从“两德精神”谈新时代医学生的价值追求杨涵(073)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与人教版比较分析罗新梅(076)
德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培养对我国的启示杜灵敏(079)
法律
法的“阶级性”与“全民性”历史分歧的流变佘文博(082)
个人信息权的宪法保障
——以具体人格权为导向康巍(085)
文化产业与地方竞争:地方版权保护的法治逻辑范慧芸(090)
竞渡法学“好望角”:法与道德的自然法审视肖帅(093)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问题研究杨一凡(096)
论环境保护法和能源法的统一赵雨生(099)
中立帮助行为可罚范围的限定范轶琳(102)
浅谈经济法视域中惩罚性赔偿问题苗咏丽(105)
历史
论五四时期进步青年互助
——以武昌互助社为中心吕潇潇(108)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军事策略与获胜原因再探究张延新陈珂(111)
浅析中央苏区粮食合作社运动曾燕霞(114)
1937—1940:美国财政援华关系探析
——以桐油借款为中心张凝(117)
论张璧月枪击黄长典案
——以社会舆论为线索孔晓珊(121)
近代中国外交官从何而来?
——评李文杰《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许贝红(125)
清代以来烟草在甘肃天水地区传播情况研究焦晗粤樊志民(128)
清末西藏方志中的“备边”与“实边”马天祥(131)
被围困者眼中的义和团运动
——评《伯希和北京日记》张庆(134)
近年来徽州妇女史研究综述陶良琴(139)
近二十年来有关丽江木氏土司的研究综述孙琦(147)
“唐代宦官之祸极于昭宗”之论再辨析谭超(150)
汴水与唐宋政治经济文化逯蒙雨(155)
藏巴汗与却图汗、白利土司“结盟”一事考述公巴东智(158)